本报讯(记者 向婧)近年来,绥阳县紧扣“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诗画绥阳”品牌定位,重点做好“旅游+”“+旅游”文章,加快推进“发现绥阳”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绥阳因山而兴、因水而名、因诗而灵,该县有旅游资源单体693个,同时拥有“洞、林、山、水、泉、园”等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复合型旅游资源。该县坚持“品牌带动、串珠成链、丰富业态、特色发展”,紧盯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绥阳县积极培育景区“诗乡文化”,承办了第38届世界诗人大会等诗歌文化活动,双河洞景区持续举办溶洞诗歌节;双门峡景区围绕诗歌意境进行打造,被誉为“中国诗歌谷”。
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该县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将公馆桥、石房子等文物资源纳入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县域内非遗产品融入到旅游项目中,推出“非遗+美食+文创”等多业态组合,持续推进非遗产品进景区。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推进研学旅游发展,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研学基地,开发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绥阳县坚持一手抓流量、一手抓质量,全力打造旅游“爆款”消费新业态,创新旅游消费体验,推动旅游流量大幅提升,旅游市场迅速复苏。特别是在“五一”假期,在绥阳十二背后景区举办的“多彩贵州·别有洞听”——首届多彩贵州溶洞音乐周,以及卧龙湖景区、红果树景区、绥阳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开发的新业态,举办的主题文旅活动,成为“引流”热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绥阳县牢牢抓住文化旅游融合这个根本、文化科技融合这个方向,扎实开展“四大行动”,全力推动旅游综合实力和旅游经济效益提质增效,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方面,围绕旅游“六大要素”,不断提升旅游住宿、美食餐饮、文化演艺、旅行社、OTA平台等旅游配套业态,结合产业大招商行动,全力引进涉旅优强企业,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鼓励引导A级旅游景区、宾馆酒店、客栈民宿等涉旅市场主体,打破传统观念,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提档升级,推进评星定级,实现规范化管理经营。
在深入实施旅游业态提升行动方面,加快推进与贵州体旅协会深度合作,挖掘打造体旅精品线路,举办品牌赛事活动。加强各类文化旅游营销,推出打卡游、一卡游等优惠促销产品。围绕“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的要求,持续推出洞穴科考节、洞穴马拉松、金银花文化旅游节、汽车越野赛、人车接力赛等活动赛事。
在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面,通过在车站、商场、酒店等人流较大的重点旅游集散地,建立旅游咨询服务站,为游客提供精细化服务;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依法打击旅游违法违规行为;指导培训景区、宾馆、民宿等涉旅从业人员按照标准进行经营和管理,提升游客满意度。
在深入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方面,大力引进国企或社会资本注入涉旅项目,积极争取文旅基金支持,全力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力争今年实现区域内低效闲置旅游项目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将进一步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各景区在节庆节点,出台打折游、免票游、打卡游等系列优惠政策,持续推广“一卡游绥阳”产品,吸引更多本地及周边游客到绥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