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4年04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言良师”传递“生命大爱”
陆邱珊 雷宇 毛泱川盈

  记者 陆邱珊 雷宇 实习生 毛泱川盈

  当生命的烛火逐渐燃尽之时,他们选择身做炬火,为医学事业奉献人间大爱。他们被医学生尊称为“无言良师”。

  在遵义市凤凰山森林公园西侧入口处,一座白色的建筑物矗立在苍翠欲滴的山林中。这座建筑物就是遵义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以此纪念我们身边的“无言良师”。纪念碑上镌刻了427人的名字,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还不到1岁。 邬建国、游连峰、刘兵、李超……一个个温情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他们离去了,却把自己的遗体、器官捐献出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一

  “如果我离世,请立刻拨打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们会有人来接我的。”这是72岁的詹道平老人常说的一句话。

  4年前,与詹道平共同生活40年的老伴程俊良去世,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遗体捐献了出来。

  1960年,程俊良来遵义工作,遇到了詹道平,两人相濡以沫、互敬互爱。“我们两人从未吵架,当发生不同意见时,双方就会反思,他错了就会听我的,我错了就会听他的,遗体捐献是我们共同的选择。”提起与老伴生活的点点滴滴,詹道平老人的眼泪不自觉往下掉。

  年轻时,詹道平曾从事过医学相关工作,那时便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想为医学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当时,詹道平的这一想法不被众人理解,包括丈夫程俊良。

  共同生活的日子里,程俊良在妻子的影响下,也逐渐接受了遗体捐献的想法。2012年,夫妻俩都办理了手续,成为遵义市首批遗体捐献志愿者。

  后来,程俊良罹患前列腺癌,半年后离世。詹道平按照他的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了遵义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程俊良离世以后,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

  二

  96岁的周家环,于2019年4月登记成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是遵义市登记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老人家,你为什么要捐献遗体呀?”记者见到周家环老人时,他正在医院的病床上拿着放大镜,认真阅读报纸。尽管记者说话声音已很大,周家环老人仍听不清楚,最后通过其女儿周兴全的转述才听清。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看到遵义市红十字会的宣传资料后,便决定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贡献一点力量。”周家环老人一直热心公益事业,2020年以来,累计向遵义市红十字会捐款12万元。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道光,照亮他人。”这是周家环老人的心愿。而受捐者刘光(化名)也欲将这份大爱照向更多的人。

  “我的生命里有一半他人的生命,我现在只想把这份爱接力下去。”47岁的退役军人刘光说。2020年6月,他身患尿毒症,在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器官捐献者家属同意下,刘光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生命得到了延续。

  如今,刘光不仅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还资助了4名困难未成年人。

  据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统计,截至目前,遵义市累计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到39938人,见证人体器官捐献393例,捐献器官1123个,眼角膜捐献48只,遗体捐献70例。

  三

  说到“无言良师”,遵义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主任杨胜波说:“5年以前,我们每年只能接收1-2例遗体捐赠;近3年来,每年接收的遗体捐赠数已经突破了10例,对医学研究意义重大。”

  从教30年来,杨胜波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中,都十分尊重“无言良师”。每到清明节,他都会组织学生追思、悼念,感谢“无言良师”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感谢他们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焦点
   第04版:公益广告
“无言良师”传递“生命大爱”
祭奠英烈
遵义晚报综合新闻02“无言良师”传递“生命大爱” 2024-04-04 2 2024年04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