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仲
(一)
古道千年烽怒吼,
旧怜争战几时休。
一关锁紧虎狼竞,
守护平安云笑绸。
桑木关千年古驿道,在风雨岁月剥蚀中,已显沧桑古老。
从桑木关到旺草的何家坝,居高临下的5公里狭窄深沟地带,名为长把子沟古驿道,是黔蜀古时的军事要道和商贸要道,多场战事曾在这里发生。
桑木关,又称为卡子,早期全关卡为旺草所辖,现为关卡东面属洋川,西面属旺草。
站在卡子口向西眺望长把子沟,居高临下,真乃“一人把关万夫莫开”,地势十分险要。
在桑木关卡子口,左面最高山峰的制高点为白象岩,海拔1200米,亦是联盟村全村最高山峰。在白象岩顶安置2至3人的小组兵力把守,便扼要整个长把子沟5公里的险要地带。白象岩与卡子方向的桑木关山峰连为一体,延绵至大关7公里余。白象岩向何家坝方向绵延5公里余,至古驿站白果铺止,扼守着整个长把子沟。桑木关右面为山岩,高高耸立着,绵延至白果铺外芙蓉江7公里处。两面山峰相互对望,默默牢记职责,承载一方土地的诺言,紧紧锁住长把子沟小溪、石梯步、桥梁、田土和一草一木,小溪一步一步往下跳跃,悠悠唱着岁月的歌谣。
桑木关卡子有一块古碑,一面刻有“绥阳锁钥”,一面刻有“黔蜀保障”,每一个字三十公分大小,古朴的颜色,透视着岁月的沧桑。
桑木关长把子沟古驿道,当地人附上多个神秘名称,又名桑木关古驿道,还名何家坝古驿道,亦名长把子沟古驿道,还有叫旺草古驿道。现在为联盟村所辖,所以又名联盟古驿道。长把子沟山麓有一个驿站,名曰白果铺。古时的铺站为官家驿站,凡官差或官人所经此站时,可歇息、稍事休憩,以解疲乏。或在此办差等。白果铺驿站,既是为官差提供休息的地方,同时还有集市,乡人们定期在此赶场贸易。在人民公社和乡政府时期,白果铺是何坝人民公社、何家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在长把子沟古驿道中下部,有一座突兀的山峰,站在此山顶,长把子沟一览无余。因此,古时守卡军官便在此山顶构筑营盘,设置瞭望哨,一旦发现敌情,便点火为号,通报军情,报告守卡军官加紧防守,至今还能依稀看见山顶营盘的断垣残壁。
夜郎烟雨述明镜,
神秘逐雄展志能。
授教尹珍创伟业,
高原自此向文明。
(二)
桑木关长把子沟古驿道,承载了太多文化与军事的传奇故事。
西汉唐蒙受汉帝委派,率随从千余人前往夜郎安抚多同,曾途经旺草大坝,到何家坝时在白果铺暂且休息,然后从长把子沟一路陡上,因路道狭长而多坡坎,所有人徒步行走,十分艰难,走得汗流浃背,不时气喘吁吁。唐蒙到达夜郎王治所,交流后,促成了一个新成语“夜郎自大”的诞生。
东汉时尹珍青年时在北方学成归来,首站选定旺草为教学场所,筑三间茅房名曰望山草堂,招收学生,传播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教授所学,兼授书法,名声远播,影响致远。尹珍在旺草从事教育授业达15年。后因众多地方邀请,离开旺草,前往遵义、兴义等地弘扬教育伟业。尹珍离开旺草时,亦是徒步走出旺草大坝,经何家坝白果铺,向长把子沟迈步陡上,走向关卡时,已累得汗流满面。后人根据尹珍走过这条古道,亦称为旺草儒学古道。
据传,李白流放夜郎,从长安经蜀道,漫步黔地。到夜郎后,四处游览各地,亦曾经过旺草,并走过长把子沟这条古道。所以,自古以来,这条古道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文学色彩。这条古驿道载负的文学知识,为旺草的文化、文明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旺草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才俊。
南宋时,绥阳人冉琎、冉璞闻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甚贤,颇有爱国救国之志,便双双结伴步行,经旺草长把子沟古驿道,匆匆赴重庆向余玠献策筑合州钓鱼城等系列防御工事以抗蒙,宋朝国运得以延长三十六年之久。
元朝末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播州杨氏第二十二代首领杨铿,率士经长把子沟古驿道,入蜀奉上厚礼,归附明玉珍,明玉珍仍让其掌控播州,至大夏灭亡。
多少烽烟,多少鸟鸣,多少云雾,窥视着岁月的交易。
明万历十四年,朝廷调遣播州军兵参与征伐松潘,亦经过旺草长把子沟古驿道。
明万历二十八年,明朝将军李化龙率军平播州,千军万马途经旺草长把子沟古驿道,前往海龙屯征伐杨应龙。是年二月十二日,平播明军统帅李化龙正式将先期对播州形成包围之势的大军分为八路,每路约三万人,同时进军播州。一路由南川出发,总兵马孔英为主将,周国柱、李经等为副将。南川路军乘胜攻入真州司境内,清剿明月山一带,疏通粮道。真州长官引兵投降,充当向导,大军一路南下,连克赤崖、土坪、望草等地,兵临桑木关。
桑木关作为播东北一处门户,山险箐深,易守难攻。高折枝分兵出桑木关左右,断绝其援,自率大军强攻,“贼即迎敌,飞石标枪,大弩药矢,势如雨下”,高仗剑上阵督战,明军士气大振,连克桑木关、桑木坝、风坎关,继而分兵克苦竹关、羊崖、铜鼓等地。
马孔英到任后,其部又于白土台、桑木关挫败播军反攻,进而西向攻克金子坝,与綦江等路会攻养马城等海龙囤外诸关。
箭躬悄落雄关在,
花放鸟鸣风复来。
马队商荣鞭抚翠,
笑迎客往彩云开。
谁说得清岁月事,只知几番风雨后,又是山色新。
(三)
清嘉庆十六年,绥阳、正安两县正堂命铺役郭景辉为首,约集16人募资,对桑木关至白果铺即何家坝的10里古驿道加以整修,古驿道路面成为3尺宽的石板路,坡地则沿山顺势砌成梯石路,并建有跨径5米、宽3米的石拱桥4座,石板桥两座。
清咸丰八年,遵义协镇祥福率军进剿黄号军,一路从遵义绥阳,然后经桑木关、经长把子沟驿道向旺草进发,由于黄号军勇猛,祥福兵败被黄号军所杀。
清同治二年,翼王石达开余部李福猷率五千太平军途经绥阳,欲围攻绥阳县城,遵义府援军及时赶到,太平军旋即撤出县城外军,率部从桑木关经长把子沟驿道,奔袭旺草,与清军劳崇光相遇,在渡头河与清军恶战败走。
1949年11月21日,绥阳解放。
炮火纷飞成已往,
牛羊欢笑满山岗。
改弦古道车笛翠,
漫步沟旁花放香。
(四)
时间跨度到21世纪,绥阳迎来美好生活,桑木关长把子沟古驿道沿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卡子到白果铺何家坝修建了环形公路,并且对5公里长、4.5米宽的公路进行了硬化。时有小车缓缓而下,车笛声在深山沟里久久回荡。
沿途居住的村民住房全部由木房改建为砖房,家家户户安装上了太阳能灯,硬化了院坝,有了自来水池。房屋四周还种上了花卉。深沟的两山种植了特色农作物,形成了连片产业。
而今,桑关卡长把子沟驿道涌来了一批批外面的客人,镁光镜头在卡子边,在古道上,在产业地,在小溪边,在石拱桥上闪闪发光,这里的春夏秋冬一一被收进长短镜头。
古驿道,竟然成了来来往往游客们的打卡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