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仕晖
在洱海边奔跑
洱海不是海,姑且把它当作海吧。住的民宿叫“拾忆·旧时光”,离洱海就两三百米,老板说,推开窗既可以看苍山,也可以看洱海。
天还没亮,我就起床往海边走去。路上已有三三两两行人,看样子和听口音都是旅行者,去看海的。问了几个,是四川来的。
走一两分钟,就看到水茫茫一片,天虽没亮,但海边的滩涂地已经有不少游客忙拍照。我也随便拍了几张,想到既然穿运动装出来了,就跑几步吧。
简单热身以后,我沿着生态廊道跑起来。开始跑了,才发现跑步者不少,有的穿得很专业,一看就是跑马拉松的。
这时天差不多大亮了,洱海沿线的岸边到处是人,大人拍照录视频,小孩子喂海鸥,有俊男靓女在岸边的礁石上拍婚纱,这都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我一边欣赏着沿路景色,一边按惯常五公里的节奏往前跑。这是和在公园跑道和田径场跑道跑步不一样的感觉。
洱海边的这条生态廊道沿岸而建,平整宽敞,用线划了步道和自行车道,宽窄适当,体验感很好。两边绿化郁郁葱葱,虽然眼下是满山萧瑟的季节,跑道两旁仍绿树成荫,绿草遍地,绿意盎然。
廊道旁边就是洱海的水,水域宽展,烟波浩渺,让人心境开阔。奔跑的人以不紧不慢的速度踏岸向前,匀速挥动的双臂像划船,所到之处,浪花激荡,微风拂面,惬意得很。
廊道上走路和骑车的人越来越多,跑步者不时穿过一拨拨熙攘的人群,晃动身体绕开走得慢或站着的游客,再向前激越行进。
这时,太阳从洱海尽头的山后升起来了,红彤彤的,把朝霞和海面映照得十分绚丽。奔跑的人也身披霞光,像载誉而归的胜利者。
大理的四大景观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如果说下关的风吹来了最真诚的相约,上关的花开出了最美丽的情节,那么,苍山之巅到底积了多少年银光闪闪的白雪,洱海深处藏了多少轮跨越时空的明月?
在洱海边奔跑,分泌的内啡肽和多巴胺里,应该多了不一样的风花雪月。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有多种逛法。
逛美食。同许多古镇一样,光滑的石板路、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经营特色工艺品的铺面、现场制作售卖各种美食……大理古镇在这方面丝毫不差别处,特别是美食。我逛的时候驻足于很多摊位,并选择性地品尝了很多小吃。
比如烤牦牛肉,我想,肉如其身,牦牛肉吃起来应该颇有粗犷风格的味道吧?在烟熏火燎中看着忙而不乱的烤肉师傅一番操作,我排队拿到两串牦牛肉,来不及吹一吹降温,没吃早餐的我就大胆嚼起来。总体感觉不错,比起平时吃的烤牛肉要粗粝一些。
比如饵丝,乍一看,以为和米粉没什么差别,实际上更细小方正,类似窄刀面的形状,吃起来比米粉和米线更有嚼劲,汤汁也不错,反正我是喝完了的。
逛文化。对于我来说,想要通过囫囵吞枣般的恶补,走马观花地参观位于古城的大理博物馆,试图了解掌握大理人文之一二,是肤浅而粗糙的。大理是有渊源、有历史的重镇。作为全国首批颁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城市之一,大理的最大魅力不仅仅是苍山洱海,更是脚下厚重的人文底蕴以及绵延至今的时代气息。
你看那些好似单独存在但又紧紧连在一起的石板,那些经受沧桑巍然屹立的城墙,那些在现代文明前从容淡定的深宅大院,无不彰显着这座古城的与众不同。南诏国、大理国所对应的唐、宋乃至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大理一直是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你站到五华楼上去看一看,仿佛历史的风云仍飘忽不散。曾经的金戈铁马、曾经的纷争起伏、曾经的武林传奇,包括段家的辉煌与没落,都化作江湖夜雨,洒落在这座古城的一砖一瓦上、一街一巷间。
逛文艺。古城有个由床单厂厂房改造的艺术园区,听这边朋友介绍,是大理古城最文艺的地方。
这里地方不大,细看觉得有些陈旧杂乱,却汇聚了各种另类而时尚、老土而新颖的商品。这些商品分列在不同的铺面和摊位上,和超市上琳琅满目、光鲜亮丽的物件迥异,这些都是平时在大商场乃至奢侈品店买不到的东西:一件小木雕、一个小挂件、一盘老光碟、一件蜡染衣服等等,洋溢着浓郁的怀古气息和文艺情怀。率真而慵懒,古拙而奔放,这里的氛围让人感觉很放松。
在苏老师家做客
苏锦弟老师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他是大理著名的民族音乐家、歌唱家,写和唱了很多反映、赞美大理的歌。我听了两首他的歌,感觉充满激情,很豪放,也颇有民族特色和民族自信。
虽素未谋面,苏老师在微信上和电话里却热情得很。他邀请我看完当天的景点后到他家做客,并发了定位给我。我看了一下,离我住的民宿并不远,就去了。
当天下午出发迟了一点,路上又堵车,六点过还没到。他发语音,说菜弄好了等我吃饭。我强调说不用等,你们先吃吧。将近七点才到他家,没想到他们一直等着,我看到他三岁多的外孙眼巴巴盯着菜并保持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对饥饿的隐忍,对满桌美味的克制,真是太感动了。
我打开带去的酒,请他品尝,他说他戒酒了,要他女婿陪我喝点。后来,苏老师说这个酒闻着很香,也喝了一小杯。
我们边吃边交谈,他讲音乐,讲文化,讲大理的风土人情,讲与酒都仁怀的情缘,开朗明快,让人不感到生分,也没有距离。
他戴着眼镜,长发飘逸,皮肤黝黑,身材敦实,典型的白族汉子那种粗犷而不失细腻的风格。他给我介绍吃的菜,煎春卷、炸虫草参、蒸香猪肉等。我既品尝到了美食,也学到了知识。比如虫草参,是长在大理剑川石宝山一带的珍稀食用植物,既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成好吃的菜肴。
我一边吃菜,一边和他们交谈,一边打量着吃饭的地方。这是苏老师多年前买下来的海景别墅,自己设计成了音乐工作室,取名锦地园。室内书画、奇石、钢琴等恰到好处地陈设摆布着,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他把楼上两层改装成了民宿,由家人兼顾着打理,通过这个平台,向各地客人推介大理文化。
刚吃完饭,一家来自河南的游客入住,找到楼下工作室参观,苏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听到他们也喜欢音乐,苏老师走到钢琴边,一边弹奏一边唱起来,他唱的是自己创作的歌《风花雪月酒一杯》《白族酒歌》。
我们驻足欣赏,此刻,窗外洱海的波涛声轻轻撞击,室内琴声歌声自然淌出,声情并茂,内外映衬,和墙上的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样的品位和气息实在太搭了。
也许,艺术的魅力,正如眼前的苍山洱海,既苍劲刚烈、波涛汹涌,又海阔天空、侠骨柔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