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播风·综合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树庇护下的张家寨

  胡启涌

  刚到凤冈县王寨镇新民村张家寨,就被寨门前的几棵古柏树深深吸引。呈扫帚状的枝叶又茂又密,把大部分阳光挡在了树冠层,偶有几缕从叶缝间漏下来,在树影覆盖的地面上晃来晃去。

  古树上的挂牌告诉我们,这几棵柏树已有200多年历史。古树分两排矗立在路边,像列队欢迎我们的卫士,高峻挺拔。

  柏树材质坚硬,抗潮耐用,是西南一带建房的上好木材,有“千年柏树万年杉”的说法。大家坐在亭亭如盖的柏树下乘凉,山风不时送来一阵阵淡淡的香气。

  大家纷纷起身寻味觅香。一阵寻找后才知道,这股香气源于柏树如鳞的枝叶。

  正因为柏树枝叶散发香味,人们也称柏树为柏香。柏树枝叶还是熏制肉肠的上好物材。

  柏树有籽,如樱桃大小,成熟后表面开裂,藏在里面的种子随风四散,落地而生。

  过去,人们将柏香树籽采摘下来,放在锅里烘干后,加工成粉末状再制成蚊烟,亦称蚊香。

  这种纯手工制作的蚊香味浓烟重,是驱赶蚊子苍蝇和辟异味的不二选择。柏树也可做成香香棍,是人们传统习俗中烧钱化纸、缅怀祖宗的祭祀品。升腾而起的袅袅烟火,正是人们所说的香火,香火兴旺,就是中国人普遍意愿中的人丁兴旺。

  固然,这些都是柏树带来的福祉,一股源自柏树的香味,使我们的生活温暖了许多,文化丰富了许多。

  古树下有一条石板铺满的小路,随弯就弯伸向寨子深处。穿过一片竹林,一笼芭蕉恰到好处地生长在路边,宽大的叶片把小路掩去。

  前边的山弯里生长着几棵百年柏树,枝干遒劲,古意横生。不远处,小路又出现了,从古柏树下悠然穿过。

  问及寨中的某位老人,小小的张家寨为什么有50多棵古树?

  老人“嘿嘿”一笑,说:“张家寨水势好,树肯长,人丁旺。”

  老人的回答随意而简单,却诠释了一个深刻的生态道理:世间万物只要相生共处,就会一派和谐、蓬勃繁茂。

  正是这种淳朴的生态理念,使张家寨的人懂得了怎样去守护这些森森古树。

  他们的生存逻辑是:有了树才有寨子,有了寨子才有人家,人要去爱护树,树才会庇护人,才会孕育好这里的山水、烟火、花草。

  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人们更加尊重每一棵古树,树根周边不会硬化,好让雨水自然渗入根部,用木栅围住每一棵古树,免遭牛羊践踏。村民还用黑黑的泥土,将裸露在外的树根实实地培上。

  放眼望去,古树遮掩下的栋栋瓦房错落寨中,在优化改造中没有改变原貌,而是采取修旧如旧的方法,让寨子中的传统建筑得到集体“复活”。

  纵横寨子中的小路,亭子里的桌凳都是就地开采的石板做成。堡坎、花坛、鱼池全用石块砌成,石墙不用石灰粉糊,也不用水泥勾缝。菜园一律用竹篱笆,看上去整洁清爽,清逸宁静。

  村民还将家里闲着的石磨、石猪槽、石碓窝献出来,摆放在路旁院边,让人看后,不禁心生几许暖暖乡愁。

  这里的人们习惯了古树庇护下的环境,一代接一代,在默默静守中,遵循着千百年来的“互生”理念,幸福且简单地生活着。

  沿着一条石板小路往山上走去,路边有一棵挂牌保护的“金弹子”树,挂满红红的果子。

  村民说,爱树护树是寨里的传统,每年春夏季节,有大量的候鸟在这里生息繁衍,很是热闹。

  半山腰,两棵苍苍古树下,藏着一口年深月久的古井,当地人称“石塔井”。树茂水甜,井树辉映,这是张家寨最得意的一道风景。

  水井被村民用石块拱护起来,水井后面长着两棵古树,一棵黄连木,一棵柏树,枝粗叶茂,遮出一大片荫凉。树下摆放有石桌石凳,是游人经常流连观景的地方。

  古井旁边建起了一座木结构书屋,取名“井然书屋”,极为清雅。人们站在二楼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山下的成片田野,眺望远处的大山、天上的流云。

  这时已是傍晚时分,守护着张家寨的几十棵古树,惬意地披上了薄薄的余晖。

  山风吹来,树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侧耳细听,这仿佛是古树献给张家寨的一曲乡村小调,婉转缠绵、优美悦耳。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播风·综合
   第03版:播风·综合
   第04版:文史周刊
大理散记
古树庇护下的张家寨
湘江美景
遵义晚报播风·综合02古树庇护下的张家寨 2025-04-05 2 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