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有稻,山间有果园,河畔有风光……立秋过后,走进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处处是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2014年,茅栗镇党委和政府开始探索“稻+”模式,立足生态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稻+”产业作为一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基于传统水稻种植,利用稻田空间、种植茬口,“一降两增”最大化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实现增收。
今年,茅栗镇共实施绿色“稻+”产业1.2万亩,“稻+”工程所覆盖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我们免费给村民发放水稻种子和鸭苗,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订单收购,‘稻+鸭’生态大米种植项目成功获得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稻米价格提高到每斤10元以上,实现了群众增产增收。”播州区茅栗镇银都村党支部书记冯中禄说。
为推进茅栗镇生态大米走出大山,该镇注册了金山“黔来稻”、银都“籼禾谷”等生态大米品牌,多次到省外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并在展销会上广受好评。
“稻+”产业让茅栗镇群众增收有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据《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