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
近年来,遵义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汇聚社区治理力量:从实现“人人义工”志愿服务制度化,到组建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从常态化为社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着力解决民生微实事,到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许许多多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居民小区等各个角落,为我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写下了鲜活注脚,也树立了样板。
在红花岗区南关街道后溪河社区,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每天都会沿着辖区内主次干道巡逻,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在余庆县龙溪镇,有一群妇女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为社区治理奉献一己之力,为邻里之间奉献爱心……实践证明,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基层活跃的社会力量,可以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使千家万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如果说,志愿者是一个地方的文明底色,那么志愿服务组织就是团结、引导、培育、塑造志愿者的重要载体。只有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让志愿服务下沉,才能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彰显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弘扬和促进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
团结各种志愿力量,推动志愿服务从传统便民服务、邻里守望相助向社区治理领域拓展,对于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普通民众,实现从定向帮扶到精准服务具有特殊意义。
发展和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礼遇关爱优秀志愿者,让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凡人善举蔚然成风,志愿服务就会不断在我市接力传承,在共建共享中传递文明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