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播风·文化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3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秘冷家寨
汤权 秦智芬

  ■汤权   秦智芬

  冷家寨,位于凤冈县琊川镇大兴村桂林组,距凤冈县城约40公里,是一个冷氏族人聚居的老寨。寨子坐落在奇伟峻峭的万佛峽谷景区,背靠林茂峰翠的万佛山脉,前眺石奇水秀的万佛峡谷。寨中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排列。古树梯田、栅栏人家,一派田园牧歌的桃源之景。

  源流悠久

  冷家寨,是一座历史源远的古寨。走进冷家寨,上点年岁的老人,摆起冷家建的寨史寨源来如数家珍,据冷氏宗祠遗址上的“由本”碑文载:“观夫!人之有祖,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源远流长,不可绝也。迄自江西宁(临)江府徙四川邻州十字街猪嘴岩三盆分支,余始祖登先公移居贵州思州府所辖龙泉县服四甲地名袁家寨天堂山落户,越五世至高祖金明公续置田产,维生也……”

  另据冷氏族谱载及冷氏后人口传,冷氏先祖至明代迁居贵州龙泉县服四甲袁家寨天堂山落户,后又定居堰塘坎,子子孙孙,世代生息繁衍,人丁渐多。一脉嫡亲又渐次筑室移居毗邻的核桃坪、瓦仓屋基、孙家院子等几处苗民旧居屋基,渐渐连接成一片,形成了这个偏野山乡的冷氏大寨。后来,人们习惯地将此地统称为冷家寨。

  从冷氏远祖定居冷家寨,至今已逾400年,繁衍近20代人,100多户人家,300多人口,世代或耕或读,或商或织,成为当地书香旺族,闻名一方。

  尚文重教

  走进冷家寨,无论是民居遗迹,还是族规家训,都散发出“尚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气息。尤其是在冷氏宗祠的碑文及字库塔铭文中,更能见证冷氏族人尚文之家风。

  冷氏宗祠位于冷家寨堰塘坎前方,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七月,宗祠内的“字库”铭文、记事碑文均载,冷氏族人以尚文重教为人生之本,以禁赌惩赌为族规家训。在宗祠遗存的大门石柱上,今仍清晰可见石刻对联:“栋宇宏开如阅千秋矩矱,箕裘丕振旋看一路衣冠”,横额“灵爽忒凭”。“箕裘”,既喻祖先事业,又指由易而难、持之有序的学习方式;“矩矱”,即规矩与法度。可见,冷氏先祖,早将尚文重教的精神,刻联于祠,以示子孙,要以耕读传家来旺族兴寨,并将此立为世代相传的族规家训。

  冷氏宗祠内的“达末”记事碑,亦立于清道光十四年,其所刻内容,更是冷氏族人尚文重教的实物见证。该碑记事内容主要有四:一为冷氏族人每年聘请教师执教族中子弟,由祠中出米一石二斗①作为薪酬,另加笔墨银一两五钱;二为族中子弟,每年凡有赴府科试,参考者一次给银五两,如能交上答卷并带回“浮票”②者,给银十二两,有考中者,每年给谷一石二斗,如考上的是廪生(由国家提供膳食津补的在读生员),则银谷各加一倍;三为有参加省级科试者,给银四十两;四为能上京城参加会试、殿试者,则要重赏重奖。

  字库塔③,又名惜字所,立于冷氏宗祠内天井坝正中央。为三级四边形翘檐式石塔,塔内中空,塔身由细錾料石砌筑,通高约4米(据族人讲,原有的葫芦塔尖已丢失),塔身逐级收小。第二级正面中间有一上圆下方孔洞,是专为投字纸焚烧的洞门,洞门上方刻“惜字所”三个大字,两旁刻诗句:“只字原来藏经同,见者总当付火中。余烬留在金炉内,天赐福禄永无穷”。侧面刻有道光十八年五月梅岭冷开凤自叙。叙文中有言:“……予沾母训,操家事勤,庶至尚美,特捐资修立宗祠以守前德,于祠内建立字库,愿予子孙世代敬惜字纸,即邻近亦愿将所遗只字,送炉中焚化,勿至视字纸如涂泥,亦可以告无罪於诸圣人。”

  笔者近年在对乌江流域的民居古建筑拍摄中,所见到的“字库塔”多建在寨前村边,像此般建在宗祠内天井坝中央的仅见此一例。这充分说明,冷氏族人不仅崇敬先祖有佳,还把“字库塔”请进祠内,将惜字尚文的家训铭刻于石,以此警醒子孙、教化世人,要尊重文字、尊崇文化。这一形式,不仅是冷氏族人文脉相传,耕读传家的精神信仰,还是文贤崇拜、先祖崇拜的具体体现,更是冷家寨家风相传的又一历史佐证。

  附注:

  ①祠中银粮:多为族长主捐与族人众筹获得;当地习惯一石大米为450斤。

  ②浮票:填写有姓名座号的纸卷,一为弥封卷面,一为考生留存。

  ③字库塔 :又称化字炉、惜字所、字藏、文笔塔等,是古时候一个家族或一个村寨尊重文字,敬重文化的象征之一,又是培植风水的人文建筑。    

  嫉“赌”如仇

  赌,自古被视为人性“毒、恶”之源,向来与儒教之风相悖。作为一个尚文重教的家族,禁赌必然首当其冲,当然得立下族规家训,对违者严惩不饶。

  一百八十多年前,在冷氏宗祠上就发生过禁赌的一件大事,在冷家寨一直流传至今,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又令人心生敬畏。据冷氏后裔、当代黔北作家冷启方先生介绍,他从小就经常听族中老人讲述祠堂上发生的那件禁赌大事。

  话说清道光年间,冷氏族首冷开凤有一个儿子,自幼聪明过人,童年时便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至青年时学业渐成,父母及族众无不寄予厚望。待那年的生员科考临近,家人及祠中为其备足银两盘缠,他便约同县内其他儒童一起出发,经平头溪桶口渡坐船过乌江,赴石阡府参加童试。在明清时期,因龙泉县未设立科考场,考生们只得去指定的石阡府赴考。今乌江桶口渡岸边,还遗存有清光绪七年立的“龙泉增廩生员庞格神道碑”一通,记载了龙泉县考生在赴石阡府科考渡江之事,正好佐证平头溪桶口渡,是当年龙泉考生赴石阡府县考的必经之路。

  话说该冷氏儒童,因久居偏隅冷家寨不曾出过远门,此番进得石阡府城算是开了眼界,见府城商铺林立,叫卖声声,顿觉样样稀奇。见离开考还有时日,待安顿好客栈后,便将考试重任抛之脑后,独自猎奇街头,闲逛市井小巷,踏入茶楼酒肆,步入烟馆赌场。在赌场里被江湖人下套,在赌客、老板的挑唆下,很快进入了赌客的角色,享受小赌怡情,大赌怡智的快乐。他自信聪颖过人,在赌馆小试几手,便斩获利益。

  此生自认为赌场赌客多为头脑简单之粗人,怎比得了如他般饱读诗书之辈。于是,父母嘱托、族亲厚望,通通抛于九霄云外,全身心沉迷于博弈中。岂知,险恶江湖,奸诈赌场,岂是一个白面书生能识得破的。赌头们的钓饵诱局,让此生忘乎所以,忘我地享受着赌博的刺激与快乐。随着赌桌上铜钱的转动,单双十猜八九中。再随着骰子的飞舞,赌局中的什么一秀、二举、三红、四进、五状元,对堂、押宝、满园春、雁儿行、混江龙、赶老羊、满盘星等等,让这后生弄得烂熟于心,自恃有赌技天赋,怎不会得心应手?数十回合的起伏跌宕,脑子随场中骰子、铜钱飞舞转动,渐渐掉入“杀机”陷阱。几日鏖战下来,囊中银钱尽数输光,还欠了大笔赌债,待赌梦初醒,已为时晚矣!

  交不上报考银两,没了食宿盘餐,又欠了赌债被债主扣押,此生狼狈至极,忍饥挨饿,只得托人捎回口信,叫拿银两去赎人。父母得信,只得速速差人备了些银两和留下欠据,取回了此生。该生随差人与讨债客步行百余里疲惫返程,归家时已是失魂落魄、神情恍惚。父母追问缘由,此生只得道出被设局误入赌场陷阱的经过,双老闻之气恼至极,将此事告知族众。经族众合议,决定严惩此生,以警醒后人,禁赌博、断赌心,以彰文韵家风。

  于是,冷开凤连夜请来石匠,在宗祠天井坝立的“达末”石碑半中腰錾凿出两个圆洞,大小刚好能放进手腕。当日,召集全族老幼齐聚祠堂,命人将此后生捆入宗祠,面向“达末”石碑而跪,并将此生双手拉入碑洞,用麻绳捆实双腕,令其向历代先祖悔过,向族人自控赌博之害。冷开凤等族首寨老,还轮番用鞭对其抽打,并规定族中人不得为该生送吃送喝,更不得解绳放人。最终,该生被活活罚死在冷氏宗祠的“达末”碑前。此间,同路来的讨债客不见那同行的冷氏后生,只见祠堂前人进人出,又听见祠堂内传出声声惨叫,不觉心惊胆战,已猜得几分缘由,不敢前去探个究竟,更不敢提及赌债之事了。于是,当夜便趁月黑风高,悄悄离开了冷家寨。从此,这个真实的事件就成了冷氏家族禁赌惩赌的教材。

  今天,再听冷氏族众酷刑惩赌的故事,依然令人唏嘘。酷刑惩赌,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已不再主张。但冷家寨先祖惩罚赌博的凛然态度,却一直影响着族人及四乡八邻,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后世子孙要尚文重教、文风长传。

  如今,“达末”碑还静静地躺在冷氏宗祠旧址上,碑上的两个孔洞还是那般规整,这正是“千秋矩矱”的家族法度和家风体现,更是当今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和文化振兴可以借鉴的历史文化力量。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名城知事·综合
   第03版:播风·综合
   第04版:播风·文化
探秘冷家寨
“抢”春天
遵义晚报播风·文化04探秘冷家寨 2022-03-06 2 2022年03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