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体强
认识黄万机先生是在老家沙滩文化陈列馆,时间大约在2005年春末夏初,一个阳光和煦、万物生长的日子。那时我在当时的遵义市电视台供职,闻说家乡办起了沙滩文化陈列馆,应朋友之邀,去学习参观。
我和黄万机先生虽然都是新舟镇人,但交集不多,更多的是听别人说起。因为常听说黄万机先生的事迹,心中早已存满了敬慕。他是我们贵州史学界泰斗级的人物,是我们家乡当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
黄万机先生生前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全清诗》编委会顾问、《当代中国人才库》名誉主编,受聘为北京《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是贵州当代著名学者、遵义沙滩文化研究的专家。
我第一次见到黄万机先生,跟想象中的“学者”的形象全不一样:衣着非常简朴,上身是青色的夹克,下身是土黄色的西裤,脚穿黑色的皮鞋。他个子一般,头发花白,如果走在一大群人里,不会引起别人的特别关注。可越是这样,越让我肃然起敬。
我知道黄万机先生曾写过许多书,个人专著有《沙滩文化志》《郑珍评传》《黎庶昌评传》《莫友芝评传》《客籍文人与贵州文化》《贵州汉文学发展史》《黔山灵秀钟人杰》等10余部,合作专著有《贵州当代文学概观》《国魂颂》《贵州古典文学作品选》《王阳明与贵州文化》《桐野诗集校注》等20种,出版书法集有《中国丝绸大红袍黄万机卷》《国宾礼艺术家黄万机卷》等6部,合作书画集20多部。
在与黄万机先生交谈时,我说想拜读一下先生的大作。黄万机先生回贵阳后没过几天,就给我寄来了他亲自签名的一套四本书,分别是《郑珍评传》《黎庶昌评传》《莫友芝评传》《沙滩文化志》。
通过阅读黄万机先生的这几本书,我感觉“生于斯、长于斯”的黄万机先生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沙滩文化的了解。在黄万机先生的精神视野中,“沙滩文化”具有生命归宿的意义——这无论对他的学术研究,还是对他的人生情怀,都是如此。正是“沙滩文化”,在他八十多年风风雨雨的生命历程中,牵引着他的憧憬,寄托着他的情感,热烈着他的追求。黄万机先生曾回忆说:“我家住在遵义城郊90里的一个小乡场上,距遵义‘沙滩文化’的摇篮——黎氏沙滩村落只有十几里。孩提时代,从祖父口里听到过郑子尹、莫友芝先生和‘黎四大人’(庶昌)的名字。又随从长辈去过沙滩,踏过乐安江中的石跳墩,坐过江上小小的渡船,见过村前呀呀响个不停的水车,游览过附近松柏苍翠的禹门山和殿堂高耸的禹门寺,陪亲戚闲坐江畔柳荫下,静观垂纶钓鱼。这一切,给我幼年心灵留下深刻印象,幻想要像先贤们那样做一番事业,流芳百世。”这,就是黄万机先生的“沙滩文化”情结,它种在黄万机先生幼小的心灵中,从此挥之不去。
这一情结具有如此大的影响,以致它由朦胧的希望升华为自觉的文化使命。在黄万机先生10余部个人专著中,最有价值最有分量的当数《郑珍评传》《黎庶昌评传》和《莫友芝评传》,其中蕴含的心血,自不待言;但从缘起上看,则是文化使命感召唤的结果。
这三部评传和《沙滩文化志》展示了黄万机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力,它不是天赐的,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长期文化积累形成的厚积薄发。对黄万机先生来说,他丰厚的知识结构和积累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黄万机先生虽然天资聪颖,但更勤奋好学。读初中时,他就利用寒暑假期间每天早晚放牛的时候,骑在水牛背上背《古文观止》《聊斋》里的经典范文。
在原遵义师范读书时,他有“活字典”之称誉,其所以然,源于他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好学不倦。
他可以数月如一日,在省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数年间,他所抄录整理的笔记,足有一尺之厚,个中甘苦,鲜为人知。
黄万机先生很忙,这部书刚写完,他又立马筹备下一部,也算得上是“日理万机”,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深深感受到黄万机先生的勤奋与执着。
黄万机先生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是这种精神素质的外化,它构成黄万机先生做学问的基础。
郑、莫、黎三部评传,都是优秀学术著作。这三部评传给黄万机先生带来了广泛的声誉,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郭延礼认为,三部评传“材料丰富,翔实可信,论述精辟,时有新见”。
确实,绵延一个世纪之久的“沙滩文化”是一个奇迹,而它的三大杰出代表就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有人把“沙滩文化”与“齐鲁文化”“河洛文化”“吴越文化”等量齐观。
故乡的先贤自始至终都是黄万机先生心仪之所在,他当然为他们感到骄傲。
据朋友介绍,黄万机先生有傲骨,身上透露出一股倔强之气。这样的人,永远学不会察言观色,学不会随波逐流。但他又谦逊平和,从来不懂什么是架子,你不会看见他咄咄逼人,但他不会违心地背离自己的学术见解和道德立场。他衣着朴素,这最能显示他心底纯正的本色。他有的不是故作清高,而是自信庄重;他不擅社交,不多说话,但谈起学问却可以滔滔不绝。
黄万机先生是一个内向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他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正是这种寂寞,让他以文载道,寂寞差不多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宿命,黄万机先生慷慨接受了它。像黄万机先生这样的学者,理应受到更多的尊重与优待,但他并不在乎这些,他依然在走自己的路,一个不高的背影,仿佛若有所思。
我最后一次面晤黄万机先生是2020年10月27日,是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组织文史专家赴遵义考察调研。还是由于工作忙的原因,我没有陪同黄万机先生到赤水土城、大同、复兴、丙安诸古镇考察,甚是遗憾。
2022年2月6日11时26分,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在《动静新闻》播报了《“沙滩文化研究第一人”黄万机先生去世,享年87岁》的消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文学所研究员、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万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2月5日15点20分在贵阳逝世,享年87岁。
黄万机先生走了,但他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