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勇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生活,导致各地米价暴涨,奸商乘机囤积居奇,垄断粮食市场,群众买米十分困难。赤水县(今赤水市)毗邻的川南、重庆一带米价昂贵,奸商为牟取暴利,与官府勾结,将囤积在四川省古蔺县太平渡、贵州省赤水县土城等地的大米,运载到重庆销售,这一举动加剧了赤水县一带的粮荒。中共川南工委因势利导,发动群众兜米(用口袋一类的东西盛放并带走粮食),从奸商、地主处夺粮,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饥饿、求生存斗争——“兜米斗争”。
第一次“兜米斗争”
1947年6月,奸商的4艘运米大船停靠在赤水县城北门河坝。中共川南工委书记廖林生通知邹华轩等人组织群众,阻挡大米向外地起运。邹华轩根据廖林生的指示,立即派人分头发动、组织船业工人和其他群众,作好阻挡大米起运的准备工作。6月28日下午4时左右,数千名穷苦群众和船业工人齐集北门河坝,邹华轩安排一部分人控制城门哨兵封锁消息,另一部分人带领群众快速上船兜米。当国民党赤水县当局接报后派兵赶到河边时,兜米群众已分散离去。
中共川南工委领导的这次“兜米斗争”,既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当局官商勾结、倒买倒卖的不法行径,同时也顺应民意缓解了粮食饥荒。这次斗争的胜利,鼓舞了赤水县地下党员的斗志。
第二次“兜米斗争”
1948年2月,中共川南工委获悉国民党赤水县县长刘长征与粮商勾结,在川黔边界抢购大米,用船运往重庆高价出售的消息。由于1947年粮食歉收,群众买米本来就困难,官商勾结倒卖粮食,也就加重了赤水地区的粮荒。因此,中共川南工委决定,组织发动群众再次开展“兜米斗争”。为了组织好这次“兜米斗争”,中共川南工委专门开会进行研究。会议认为,上一次是奸商购运大米外出倒卖销售,这次购米外运倒卖有县里官员参加,“兜米斗争”直接影响到官员利益,会遭到国民党赤水县当局的残酷镇压,需要一个更加周密的兜米计划。会议决定,把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分成掩护、救援、带领群众兜米3个组,由邹华轩负责指挥。
3月1日晚7时左右,倒卖粮食的七八艘大木船满载大米停靠在赤水县城东门河坝,邹华轩随即派人通知各组人员按照计划组织群众兜米。不一会儿,穷苦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数千人齐集东门河坝。兜米组的地下党员带领部分群众迅速登上米船,控制住船上人员,同时组织人员把粮食搬上岸。岸上群众兜的兜、扛的扛,将大米搬走。有一艘船的船员见势不妙欲撑船逃走,群众见状立即跳上船,船顺流行至距东门河坝不远的河段被拦住,船上大米被群众兜完。
刘长征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保警队和特务班将东门河坝包围,抓捕兜米群众。刘长征怒气冲冲跳上船,破口大骂,被一人扔石头打落帽子。刘长征气急败坏,命令抓捕扔石头的人,遭到群众反对。兜米群众高呼“打倒贪官污吏,不准刘长征将粮食运去走私”的口号,并向刘长征围上去。刘长征见状,慌忙躲避,兜米群众乘机迅速散去。
当天晚上,刘长征下令全城戒严,疯狂追捕“兜米斗争”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中共川南工委立即通过邹华轩将部分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转移到外地隐蔽。这次“兜米斗争”教育鼓舞了群众,锻炼了地下党员的意志,打击了刘长征等国民党县政府官员的嚣张气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