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文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23年04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土司杨辉及其墓地
刘永书

  ■ 刘永书

  播州杨氏二十五世土司杨辉墓,位于今播州区团溪镇。

  杨辉,字廷章,号退斋,生于明英宗宣德八年﹙1433年﹚,为播州杨氏杨端二十三代孙。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其父病亡,袭播州杨氏土司宣慰使职,曾两次受明代宗“赐敕奖谕”和“颁赏”,并曾奉诏入觐,陪庆成宴于奉天殿,得赐一品章服及金币诸物。

  杨辉先娶俞氏为妻,后又娶田氏为妾。时隔五年后,田氏产下一子取名杨友,同年十月俞氏生下一男取名杨爱,后田氏又生三子,俞氏又生一子。几年后,俞氏病故,杨爱年方八岁,田氏掌家妒悍,欲让其子杨友承袭,百般设计谋害杨爱。 

  杨辉患病期间,听信田氏巧说:“杨友系长子,理当袭替。”其幕僚也劝杨辉将杨友袭职,而安抚宋韬、长官毛钊等却不肯保结杨友。杨辉因众心不从,只得具奏致仕让杨爱替职。因杨爱年幼,政事俱系杨辉主张,家事、庄田、金银罗段等俱系田氏专掌。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杨辉患病后,即派人寻找墓地,墓地选在其庄田白果一大山向南延伸的一道低缓山梁之上,因有山无水,便在其墓地东西两侧连山之尽头筑堰,并于湖心筑小山建亭以观风景。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杨辉病故后即葬于此。

  杨辉墓坐南向北偏西45度,背靠青山,前临雷水大堰,远瞰白果官田阡陌田畴。封土呈圆形,直径30余米,高约4米,墓前立墓碑三通,中碑高2.6米、宽0.55米、厚0.32米,上有碑帽。碑正中篆书“皇赠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退斋杨公之墓”,铭文是“孝子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爱立”。左、右两碑均高2.55米、宽0.47米、厚0.3米,原有碑帽,现不存。右碑中篆书“明故播郡夫人田氏之墓”,左碑中篆书“明故播郡夫人俞氏之墓”,均无纪年和落款。20世纪50年代,贵州省博物馆《杨辉墓现状》载:“杨辉墓前约50米处,残存高10余米之巨型石柱两根,一根尚存,一根残存一段,上镑刻云龙飞凤,从其残存之现状看,当是进杨辉墓进门处牌坊。”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当杨辉墓最后一捧封土覆盖完后,数百年来无人惊扰,人们也不知其墓的墓葬形制。直至198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群盗墓人用炸药在杨辉墓门引爆的一声巨响,惊动了附近熟睡的村民。盗墓人逃之夭夭后,村民们自觉对杨辉墓进行保护,并报告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随后,贵州省博物馆对杨辉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发现杨辉墓为大型石室墓,结构与高坪杨氏墓群杨爱墓相似。由八字墙、甬道、墓门、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单扇﹚高2.2米、宽1.05米;墓室长2.8米、高1.9米、宽1.26米。其墓门、墓壁、墓顶均镌刻有几何、盆景、卷云圆日图案,并且还出土了5件陶罐、70件出行仪仗陶俑。

  杨辉墓为三人合葬,为何清理发掘后只有一墓室,并未见棺木?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但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载,成化二十二年十一月,杨爱差头目杨昭往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仁塘村缉拿强盗周铎、陈华,杨昭在吉安河搭船回州时,遇见阴阳先生曾循道也在此处搭船,曾循道称谙晓阴阳风水,要往湖广等处与人看地,杨昭对曾循道说,我家老宣慰﹙杨辉﹚葬后,人说风水不利,你与我到播州,寻得好地迁葬,自有相谢。曾偱道听允,跟随杨昭到播州。杨昭对杨爱说知前情,杨爱令曾偱道寻择好地迁葬。难道杨辉墓真如文献所载迁葬他处了?

  无独有偶,2007年1月,杨辉墓前18米处又有古墓被发现,且为三室石室墓,结构形制和杨辉墓基本一致,由于被盗扰,陪葬陶俑仅存碎片,红色漆饰棺木尽遭损坏。

  此处为杨辉与其妻、妾合葬墓,还是另有墓主?

  为了整体推进海龙屯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进程,全面了解认知播州杨氏历史状况,丰富完善其申遗原始素材,从2015年5月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发现并列的三座石室墓和杨辉墓进行了长达一年有余的勘探和发掘。

  经过发掘,一个数百年的历史之谜终于得以破解,从出土的墓志铭和1方买地券确认该墓即为真正的杨辉及俞氏、田氏的合葬墓。那原墓是另有其人,还是杨辉墓的疑冢墓?这似乎又成了一道难解之谜。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新闻焦点
   第04版:文史周刊
中共川南工委领导下的“兜米斗争”
明代土司杨辉及其墓地
遵义晚报文史周刊04明代土司杨辉及其墓地 2023-04-20 2 2023年04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