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仲
《尚书·君陈》曰:明德惟馨。
德,是中华民族传承的最闪烁光芒的美。于家于国于人,都是让人最尊崇的一种朴素的固诚之美,更是一种顶天立地的高贵和高尚的品质。
人苟于世,固然离不开利,利开导于行。无利而不往,无利而有愧于他,仿佛在形形色色的社会苟利中,似有寸步难行的举步之艰。何况于世生存,无利而不存,已是几千年笃定不变的信条。
然人的一生,要生活得光鲜,昭示于精神,非唯利是图为信标。
实诚之悟,德与利同行,德与利同美。宋代邵雍的《安分吟》曰:德无尽利,善无近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古人十分讲究倡行道德,注重遵行仁义。《劝学》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故德之大者应为施,德之无者常以索捆于心。德是验明人品之正的试镜,镜明德明则光明磊落,无愧于心;镜明德小或德劣,则原形毕露,昭之无形,瞬为世之所弃。而德源于心,心之所有,则行之所有,德之所有;德彰显于行,行表德于行。
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东汉经济学大师王符在《潜夫论·忠贵》中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并加以引申:“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无论在公在私,都应自我要求须锤炼德才兼备的品质。
德源于心,德是生命,财是德的外化。德因衍生为得果。同时,德又是财,德还是利,有德方得。德之大者,方是得之大者,尊德亦能诚得。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均为德者,而后天的衍化相行甚远。所以,唯有重德之建设,夯实德基,做一个真诚的德之大成者,收获得之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