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言常
2012年夏天,遵义舟水河畔。公司机关办公楼六楼办公室的格子间,我眼前一亮,一个朝气阳光、高大帅气的青年人,突然出现在面前。
来人小谢,时年二十五岁,老朋友之独子……时间好快啊,转眼间他已临近研究生毕业,特地来找正在编撰八五厂史的我,为他的毕业论文收集素材。
后来,小谢成为大学的历史老师。年轻的大学老师,很快和更年轻的大学生们打成一片。
越年,小谢发来微信:高伯伯勉励,后辈记在心上,对自己的专业,我怀有敬畏之心,一直认真备课,认真对待课堂,现在也有一些收获了。
在思想开放的大学校园,各种“社团”活动蓬勃兴起。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活跃的优势,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一年,我看过他在学校举办讲座的小视频。小礼堂里,他端坐高高的独凳,手持麦克风,风度优雅,侃侃而谈,既是演讲,更像交流……周围簇拥着他的学生们。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三尺讲台”初战告捷。他讲课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简洁大方的衣着,彬彬有礼的风度,吸引了学生们。
学生们如此评价他:“讲课生动形象有深度,知识面广,自带笔记,有理有据,不常笑,但给人感觉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凛然正气。”简直近乎于崇拜:“普通话标准,发音自带胸腔共振,感觉就像在现场听百家讲坛。我高中要是遇上他,现在铁定是文科生。”……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是理科学生,历史课不是主科,但是小谢老师的历史教学别开生面,引人入胜,引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学生出自内心的评价,就是对他的肯定和褒奖。
2020年春天,宅居抗疫,居家办公,互联网发挥了作用,网上教学应时而生。于是,小谢老师为他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开设了“网课”。我也通过手机连线,有机会听了他那段时间的历史课。记得有两节课讲的是鸦片战争,一段耳熟能详的历史……小谢的讲课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像摆故事一样,讲历史,兼及地理知识,这里,他讲到镇江地理位置的重要,也谈到其名的由来……娴熟生动的演绎,让枯燥的历史在他的口中鲜活起来,把听众引入彼时彼地,如身临其境,深深地吸引了他的学生,也吸引了网上旁听的我,从开头到结尾,两节课我都认真听了。
小谢老师用这样的方法讲历史课,还是第一次听到,让我大开眼界。我曾经评价他:讲得不错,内容生动,条理清晰,知识面宽,更多的历史故事和地理知识则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背景和史实,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摒弃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把书本上的内容和其他一些知识,甚至深奥的内容,通过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授,让学生真正理解,学到东西,我以为,这才是教师的本事所在。小谢老师在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并取得成效。
小谢老师通过努力,用独具特色的教学,或者说,以为人师表的魅力,赢到同样年轻的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实属不易。有些毕业生离开学校后,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一位踏入社会已经两年的毕业生,给他发来微信。现摘录部分,看看这位学生如何评价这位没有长自己多少岁的老师——
“今夏,老师又送走一批年轻、积极、充满朝气的‘新鲜血液’走向社会。让中国的新一代青年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奋斗、为国家作贡献,可喜可贺,老师带出的学生都会很有精气神。”
“大学期间深受您的教学理念与知识传播的影响,我开始阅读有关的历史书籍,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逐步形成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这些年读的书有了活力与灵魂。”
“工作也有不少碰壁,我不气馁、不沮丧,要用更好的心态与方式去面对。近期看央视播出的《觉醒年代》,让我更深地认识到那个年代、那些革命先烈们的事迹,有血有肉有灵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观看的时候,我热血沸腾。吾辈当奋斗!”
历史课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位大学毕业生不像是学理科专业,倒像是一个有思想抱负且具有一定文字功底的文科学生。通过小谢老师的历史课,使他的思想升华,点燃了那团奋斗之火,在社会大潮中搏击,成长……小谢老师传道授业,终结硕果,大可慰矣。学生的评价既是鼓励,也是动力。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吧,作为老师有无穷乐趣,来日方长也。
如果说教育是一团火,小谢老师不愧为播火者,已经为学生点燃,似乎可以看见燎原之势了。我仿佛在学生身上看到老师的影子,喜看八五后的老师及零零后的学生,不,看到国家一代新人的成长,欣之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