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赵燚

  游客拍完照就走、景区“宰客”上热搜、网红打卡点昙花一现……这些现象暴露出文旅行业的尴尬:靠流量吸引的“头回客”不少,但真正留住的“回头客”不多。要让游客“来了还想来”,得从“卖风景”转向“卖体验”,把“一次性消费”变成“长久吸引力”。

  要让体验升级,必须让游客“入戏”。许多景区还停留在“看山看水”的初级阶段。西安大唐不夜城给出新解法:穿汉服的游客能触发街边灯笼亮起,扫码就能和“李白”对诗,普通游客秒变“戏中人”。数据显示,这类沉浸式体验能让二次游览意愿提升60%。文旅不是“背景板打卡”,而是创造“值得反复品的故事”。

  细节决定胜负,服务要“有温度”。淄博烧烤出圈,靠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串烧烤背后的“全套服务”:志愿者火车站接送、商户自发改装油烟设备、市民自发让出就餐位。文旅竞争的本质是“人心争夺战”,一杯免费姜茶、一条避坑指南短信、一把雨天赠送的透明伞,这些“超预期服务”才是拴住人心的风筝线。

  养成“老朋友”,才能把游客变家人。杭州西湖早些年就建立“游客数据库”,针对不同人群推送定制攻略:带孩子家庭收到亲子研学路线,银发族收到无障碍设施地图。黄山推出“年卡会员制”,会员可参与景区活动策划,甚至给新景点命名。当游客感受到“专属感”,就会把景区当作“第二个家”。

  文旅行业正从“资源依赖”转向“情感经营”。争取“回头客”的关键,在于把游客当成“贵客”而非“过客”。只有把游客当成“贵客”,才能使“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当景区不再只盯着门票收入,而是用心经营每段相遇,山水之间自然能长出“回头率”。这不仅是文旅升级的出路,更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软实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公益广告
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因一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
别让“民间秘方”沦为假药的“护身符”
整治农村低俗表演既要瓦解“观众土壤”也要惩罚“导演”
填补车门把手空白,确保逃生有“门”
拿什么根治“不健康”的健康证
遵义晚报时评03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2025-05-18 2 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