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原来所称的“继光代销店”更名为“太平商店”,由黎慧智全面负责,继续保留黄志恩担任太平商店营业员。
在将“继光代销店”更名为“太平商店”的同时,高坪供销社还做出了另一项决定,撤销原来分设在白沙、安民和后庄的三个代销店。从三个代销店精简下来的人员,凡是1957年年底以前进入供销社的,由供销社另行安排工作。凡是1958年以后进入供销社的新职工,一律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然而黎慧真就没有黄志恩这么幸运了。
三层岩煤厂是1958年中期新上马的采矿企业。由于资金缺口大,机器设备紧缺等原因,煤矿自从开工建设以来,一直还没有正式投产。鉴于国家当时的经济形势,继续大量投入资金已经很不现实,因此,遵义县决定将其暂时下马,关闭两年至三年,待国家和县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后,重新恢复煤矿开采。凡是在本次关闭期间被精简的人员,到期享有优先录用权。于是,黎慧真背着铺盖卷,又回了大哥黎慧智的家,继续到狮虎队参加农业生产。
自从太平商店的规模扩大,白沙、安民和后庄三个代销店撤销以后,黎慧智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基本上是原来四个代销店的工作任务,全加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由于太平商店的覆盖面更宽、更广,任务量更大,无论是收购的土特产品还是商品的销售量,以及需要进山送货的品种和频率,都比原来大大地增加了。加之随着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应用,黎慧智除了还是依旧隔三岔五地挑着一担去高坪,又从高坪挑着一担回太平外,进山给居住偏远老百姓送货的品种和次数也就更多、更频繁了。
在这种情况下,黎慧智才安排一些自己实在承担不完的运输任务,按照供销社的规定,以每市斤一分钱的运价,给被下放回来的弟弟黎慧真,以及吴光符、杨峥珖和儿子黎兴载等承担一些。但是,隔三岔五的送货下乡,因为牵涉到商品经营行为,不是简单地将货物从甲地挑运到乙地,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非得要他亲自进行不可。
黎慧智送货下乡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其中最使他感动的是,每当居住在深山老沟里的老乡们老远看到或听到他挑着担子来了,就会立马跑来,帮他担到他要去的地方。有时候还会你帮挑一段,他帮挑一段地接力运送;也有时候是老人们在院坝老远看见黎慧智担着担子上来了,便马上喊自己的子女们:
“你看,你看,那刚刚拐过山湾的挑担人,好像是太平商店的老黎又给我们老百姓送货来了,快去帮他接一肩。”
于是,子女们便会放下手里的活儿,飞快地跑去接过黎慧智肩上的担子,帮他挑到他要去的地方。
好在严冬终于过去,原本就美丽静谧的山乡云散天青,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人们终于熬过了血雨腥风肆虐得最为猛烈的艰难日子。
还是在大办食堂期间,尽管粮食定量一减再减,每人每月仅有的十几斤定量粮,仅够一家人吃半个月,加之拖着一大窝孩子,稍微精细一点的食品,又不得不尽量节省下来给孩子们吃,黎慧智不但还是要完成他那异常繁重的每天一挑的体力活,而且他的工作态度依旧毫不懈怠,工作内容也有增无减。他每天将太平收来的土杂物资挑到高坪,再将该从高坪调回销售的货物担到太平。
1961年开春以后,尽管人们的生活还是非常艰难,腰带仍然需要勒得紧紧的,一些人由于饥饿而柱上的棍子,也许还暂时离不开,丢不了。但是,毕竟春风已经吹进了山乡,距离开花结果的日子已经有指望了。
初春的一个下午,黎慧智肩上挑着近百斤重的一挑煤油正从高坪往太平赶。眼看着天色不早,他步履比平常间加快了许多。终于上到伍家垭口了,他想到离家不远,下完坡就可以到家,反正已经不至于摸黑到家了,于是放下挑子,在时常歇脚的大石块上坐下来,打算休息一会儿,顺便把离开高坪时,供销社秘书递给他的,从河南老家寄来的一封家书看一看。
这是河南老家的三弟慧平代表姐姐慧成他们两家人写来的信。自从黎慧智一家定居太平后,他便在信中交代三弟黎慧平,今后写信来,都直接寄到高坪供销社,转黎慧智收。因为他最多隔一天,就要往返高坪一趟,直接把信寄到供销社,既快,又不容易丢失。
一阵微微的山风吹来,早已是汗水浸透全身的黎慧智觉得一阵清凉惬意。他感到,弟弟慧平以往写来的信,一摸就知道是薄薄一张纸,而今天这封信似乎要厚实些,至少也有两到三张纸。他一边掂量,猜想着弟弟的这封信写这么多,会是些什么内容,一边回忆自从他离开河南,独自要着饭来到遵义的这几年,与老家,主要是与三弟的联系情况。
黎慧智来到高坪就一病不起,被黄志恩送进专区医院住院及其前后将近一年的情况,他并没有写信告诉家里。给父亲写的第一封信是他从专区医院出院,看到报纸报道南阳地区遭受特大水灾的消息后,担心父亲和儿子兴月难以躲过这一劫,于是才写了信,要父亲和弟弟慧真一起,设法带着兴月到贵州来。第二封信是父亲、二弟慧真和儿子兴月到高坪的第二天寄出去的,目的是尽快向家里报个平安,好让在家的三姊妹放心。第三封信是父亲去世后,就赶着尽快给河南去信,述说了父亲来到高坪不久就生病以及最后不治逝世的有关情况。第四封信是黎慧智一家胸前挂着大红花,被喧天的锣鼓声送到太平以后没几天就写的,是忙着向家里通报地址变动和工作安排等情况。第五封信自然是告诉在家的姊妹们,黎慧真被招收到遵义县三层岩煤厂工作的信息。
他每次给老家去信,都是寄到前赵村,要嘛写给姐夫王耀堂收,要嘛写给弟弟黎慧平收,反正每一封信都是以他和二弟慧真的口吻写给包括范楼村八妹家,他们三家一起的。 (161)